医学生物学研究所2017级研究生专业课学术沙龙系列活动第二场
学术沙龙第二场
主题:临床医学的历史与现状中所涉及伦理问题的道德理论分析;
讨论方向—基因编辑技术、科技进步与人类社会发展
指导教师:代解杰研究员 嘉宾老师:刘红旗研究员
组长:贾杰 成员:李明学,黎晓慧,黄鑫,张静,吴琼雯,崔兆海
讨论提纲:
一、基因编辑技术、应用和展望;
二、基因编辑对宿主及病毒进化的潜在影响;
三、基因编辑涉及的伦理问题;
四、基因编辑技术对人类社会的潜在影响;
围绕“基因编辑技术、科技进步与人类社会发展”主题,第二学习小组首先系统介绍了基因编辑技术的概念、发展历程以及不同基因编辑技术在科研应用的优势和不足、目前基因编辑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并对基因编辑对病毒进化和对人类社会的潜在影响、基因编辑涉及的伦理问题与在场研究生展开了讨论。
在科学研究之外,同学们也格外关注此项技术应用于人类胚胎基因编辑的伦理问题,学习小组以贺建奎基因编辑婴儿事件所带来的一系列伦理问题和潜在社会问题与全场研究生自由讨论,讨论主要集中在基因编辑婴儿的人身权利和隐私保护;基因编辑婴儿可能引起的社会公平问题如就学、就业、婚姻、医疗和保险以及基因歧视问题。最后,学习小组认为,基因编辑作为一项非常有应用前景的分子生物学手段,势必会应用于临床医学中。但目前在基因编辑技术本身不成熟,人类对自身基因组解读非常有限的条件下,仅可尝试性地对体细胞编辑应用于临床治疗,不能用于胚胎基因编辑以治疗遗传性疾病。
人类胚胎基因编辑研究既可能给人类带来巨大福祉,也可能给人类带来无法估量的安全问题和社会问题。因此,一致认为只有构筑立体的人类胚胎基因编辑监管体系,以内在的约束力抑制和防范对其的不恰当使用及其所带来的问题,为化解人类胚胎基因编辑的伦理悖论提供强而有力的制度保障,才能加速促人类胚胎基因编辑的伦理悖论及其化解之道,进而推动相应伦理问题的解决。
整场学术沙龙活动气氛热烈、互动频繁。通过这一场学术沙龙的举行,同学们不仅学习了最新技术CRISPR/Cas9,而且从伦理道德的角度去考量这项技术带来的影响,思想高度整体上升。科学是一把“双刃剑”,科学道德问题一直与科技进步形影相随,我们在关注科学技术进步的同时,也应该重视科学技术所带来的伦理问题。站在道德的层面上去进行科学研究,才能让科学技术的进步更有意义,更好的为人类谋福祉,促进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指导老师代解杰教授和嘉宾老师刘红旗教授对同学们的现场讨论给予更深层次的解答以及目前研究所面临的一些难题,启发同学们的思维。代老师还建议同学们在发散性讨论后,主导小组进行一个小结。教育处李艳梅也对本场学术沙龙的效果给予肯定,为了让每位同学都在学术活动中得到最大的收获,李老师还现场了解参与学术沙龙同学提前准备的情况,要求每位同学都应事先阅读所提供的文献,对讨论提纲进行一些思考,鼓励同学们讨论中畅所欲言。
第二组全体成员与指导教师、嘉宾老师和教育处全体老师合影
教育处
2019年01月11日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