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生物学研究所2017级研究生专业课学术沙龙系列活动第一场
专业课学习是研究生培养过程中重要的环节,为培养研究生独立思考与发散性、逆向思维能力,教育处尝试开展以研究生为学习主体的专业课开放性教学探索。
教学模式:自学+学术沙龙讨论。首先,各小组在教师指导下自学。其二,自学内容进行小组间交流、讨论。
教学对象:2017级全体研究生为教学主体组成不同学习小组,每个小组由博士任组长,可以聘请一名指导教师,小组成员随机组成,来自不同实验室与学科。
教学内容:教育处邀请所内专家制订教学内容框架,各小组在框架内拟定自己讨论专题和提纲,以保证专业课学习内容的系统性。
为保证教学质量,要求主持小组提前提供讨论专题题目、大纲及参考文献供其他小组准备。以保证参与沙龙的同学带着问题参与讨论,在沙龙中畅所欲言,碰撞想法,相互借鉴不同见解与思维方式。为保证学术沙龙质量,每场活动邀请一位指导教师和嘉宾教师。
这样的教学模式,改变了“一人讲大家听”的传统,强调活动的主体是来参加活动的每一位同学,主持小组成员相互讨论过程中,不时引出话题,组织大家讨论,指导教师和嘉宾根据现场情况有效调动和引导,并根据大家的现场反应及时调整沙龙的广度和深度。激发研究生的科研兴趣与激情。
本次学术沙龙活动于2018年12月28日拉开序幕。
学术沙龙第一场
主题:实验医学与人文学科发展历史的共同轨迹
讨论方向——安乐死合法化,是体贴?还是伤害?
指导教师:李鸿钧研究员 嘉宾老师:杨昭庆研究员
组长:程继帅、吴雅楠 成员:郭薇霞、刘楠楠、李雪琦、谢航航、汪艺
讨论提纲:
一、如何平衡安乐死患者的人权与社会伦理道德的关系
二、如何控制安乐死实行中医生的权利
三、安乐死合法后,是否存在社会
四、安乐死是否能在中国合法化
主持小组成员引出“安乐死是否应该合法化”的论题,并分别以患者及其家属、医疗从业者、法律人员三个层面来向2017级全体研究生征集问题,引导全体成员加入讨论。
同学们从安乐死合法化是否会妨碍医疗技术进步以及可能涉及的生命价值、医疗制度、法律程序及道德伦理等进行了积极讨论。
在讨论的尾声,主持小组总结到安乐死合法化应该顺应社会文明的发展并具备法律保障。
李鸿钧老师在小结时指出,本期讨论内容安乐死这一话题有些沉重,但本组同学能积极引导同学们讨论,坦诚交换思想,由于这个小组准备充分,现场学术气氛好,讨论热烈。最后,李老师以电影《无名之辈》中的台词“笑着活下去”指出生命的价值。
嘉宾评委杨召庆老师鼓励同学们打开思路,对于医学人文学科的学习要有辩证思维,并要求同学们提出论点时要附带理论依据和解决方案。
教育处李艳梅老师总结时指出,本期学术沙龙活动开了个好头,已达到预期。主持小组能很好把控现场,调动讨论气氛,讨论节奏张弛有度。但是还缺乏一种能力,即现场捕捉信息,打开思路,灵活引导发散思维。
第一组全体成员与指导教师、嘉宾老师和教育处全体老师合影
教育处
2018年12月28日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